28 May 2007

新人物

哈喽,我的新工程"Dibelidoo"诞生啦!
Dibelidoo的意思就是。。。。。。就是没有什么真正的意思,就好像你开心的时候哼哼出来的一样,嘀,巴哩,嘟。。。that's it!就是这样的,没心计随便的哼哼。这大概也是它的意义,如果非要找点儿意义的话。
开篇第一张已经问世啦,讲得是,很直白,就是我瞬间随便想的事情。
下面是新人物,明显比第一人物出场隆重啊,不公平; (
我会不断更新的,一定坚持不屑,敬请关注!
title02_online

27 May 2007

Boris with Akvarium

5月21,Royal Albert Hall, Boris Grebenshikov and Akvarium 演唱会。
callage
去听他们的live是个临时bonus。之前对Boris一无所知,因为他在俄罗斯摇滚史上的先锋地位和他作品诗歌式的主题,Boris被西方世界宣传为俄罗斯的鲍伯迪伦。但欧洲显然对他知之甚少,现场看上去都是俄罗斯人,诺大会场也没100%坐满。不过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度过了愉快的夜晚,尽管有语言障碍,仍然不影响我想像着,歌里似乎有黑鸟飞过白树林,乱草吹过荒漠,摇铃转山的人,人群里姑娘的一瞥,如此种种。这样的共鸣并非没有道理,他们的歌和中国的民谣摇滚似乎有多种牵连,不知道是出于地域上的距离,还是俄罗斯音乐本就在上半个世纪对中国有不能抹去的影响。在西方人耳朵里,他们可能更接近民谣folk,世界world music,和新音乐new age的风格,而Boris本人受很深印度Hindu教影响,他的音乐尤其后期有很多冥想和吟唱的成分。多么希望能听懂他们的语言啊,因为他也是以歌词见长的。还有两点补充,youtube上有他们的mv,年轻的时候的Boris蛮有气质;他们的穿着很new age,只有小提琴整场穿正装,技术一流。
下面是受熏陶之后的我们。
intown
wanted

开张啦

070527_online1
070527_online2

24 May 2007

蟋蟀少年

哇,好像《20世纪少年》里的小孩儿,那么一定是发生在废弃的房子里的故事啦,哈哈。
stun2_small

23 May 2007

今天你聊了没

phone


做成瓷砖儿挺好看的
phone2

15 May 2007

报告

昨天看人批评国内某机构官员,来本地讲学,水平态度恶劣,不以为然。虽然假想这种情况应该普遍存在,但也不应以偏概全。


我曾经遇见几位上海美影厂的官员,在国王学院,以交流为名开报告,顺便搞些招募宣传。3位官员以年龄和级别排序,各有千秋。最年长的5,6十岁,做整个上海电影集团的管理,自然略有官派,但讲话掷地有声,言简意达,不卑不亢,讲到激情处,还惹得听众一阵掌声。这位先生显然还没适应时差,几杯咖啡之后仍面露乏态,不免觉得,怎么也算不讨人厌的先生。主管美影厂的官员样子很精神,西装穿的有款,虽然没跟他聊几句,但印象中是精明而谦和的样子。


周先生,3,4十岁,是主管生产制作的,被我抓住问了好些问题。他讲好听的上海普通话,也最平易谦逊,甚至因为疲劳而有点儿柔弱。可能因为是落实实际工作的人,他不大会讲套话,以提供具体信息为主,也不好意思拒绝人,说到美影厂的现状,明显露出无奈和焦虑,提到优秀人才难以招募,甚至显得几分谦卑。临别还留下邮箱地址,说的也是有机会来美影厂看看,这样低调的话。


要说报告本身,让我其实有点儿失落。除了介绍了正在做后期的《勇士》,全都是20年前的辉煌,不免图增感叹。作为中国最大最早的动画电影厂,美影的现状也是中国动画工业的现状。从《勇士》来看,动画技术的功力还是时有显现的,但明显水平参差。最大的硬伤是创意缺失,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视觉风格,都没有特色突破,仍是日式和美式的杂烩。故事遵循一些套路其实有情可原,但愿它能把套路的故事先讲好。美影的经典直到今天还是经典,除了风格迥异,当年的团队和职业精神也是今天难企及的。听说当年每部电影都经名家之手参与设计。今天在看那些水墨动画,我仍然惊奇于它们是用怎么的匠心完成的。几位美影人的来访,主要寻求的就是创意和管理人才。周先生感叹,好的人才因为工资低不爱来,而美影也宁可为单项立案招聘自由职业者。

我的一个直觉却是,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怎么正确解决问题还是未知数(但愿我直觉错误)。动画电影本身就是高成本,高消耗的产业,如果进入商业模式,追求高回报,很容易就会把水掺在质量上。动画尤其是主流动画电影,应该走高投入高产出路线,可以以名导演,名创作核心为基础吸引制作团队和资金投入,使整个设计规模扩大,以保证影片质量,并分散风险。目前中国动画产业正在逐渐回升,只要有好的运作,人才和资金都应该可以实现。而在形成一定储备之后,发展自己in house(内部长期聘用)的导演和设计师是美影厂这样的大厂的长远之计。


而就整个中国动画产业而言,除了鼓励全新创意是生存之道,它的触角也应该进入更多媒介。目前人物手办,网络flash这样的领域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是也都局限在小规模制作和交易。而在商业广告,mtv,商业网站,电子杂志这些领域里,动画的介入空间还相当大。而大部分的商家还没有意识到动画会给他们带来多少瞩目,会有多少种可能性,因为大部分人心目中的所谓商业动画都是司空见惯千篇一律的,而大行其道的网络flash也的确现状如此。


回到美影上,值得欣慰的是,起码他的管理者已经放低姿态,认真想要解决问题。希望他们行如其言,也希望这是中国动画的当下姿态,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做好一块砖,看到中国动画彻底复苏的那一天。
最后预祝《勇士》讲好它的故事。

14 May 2007

未完成#1

feather_1

Bird : Lady?

Lady : Yes Bird

Bird : It's cold

Lady : I know

Lady : Bird...I cannot see a thing

Bird : It's all in your mind

--《la ballade of lady and bird》 Lady & Bird

feather_2

巨人

gaint

13 May 2007

noir的脸

一直很喜欢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因为焦虑和伤逝,3、4年间一种普鲁士蓝,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后来尽管他不断爆发创新,蓝色时期的基调再也没有消失。一直想在肖像上尝试用冷色看看,自然选了蓝色。
原稿凑巧呈现出film noir的光,西区柯克式对比强烈的惊悚氛围。
old_man
青铜色,立体感稍强。不过还是更喜欢原稿,蓝光光的。
old_man_bronz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