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April 2007

无题

一个瞬间影像
wind4

28 April 2007

Dan_colour

dan_detail

21 April 2007

Image speaks itself

http://mediastorm.org/0011.htm

热链不了,点击察看。

这让我回忆起美丽的新疆。

最简单的梦想就是快乐地活着。
伸懒腰的男孩,
挥舞着手帕跳舞的女孩,
长椅上望着女友的年轻人,
被搜身时偷偷笑的男子,
骑驴的含蓄的前抵抗军人
。。。
我有瞬间的迷茫,他们怎么有那么迷人的笑容,
没有任何杂质,没一样宝石珍珠可比。

在这个人类文明中最最古老的城市,阳光照耀下,
一切繁荣和生机好像千年来就从没被停止过。

镜头下的女人们似乎承载了更多的忧郁,
于是为了那一瞬间的绽放,我把它看了一遍又一遍。

20 April 2007

我爱小报

今天写篇非常主观臆断的评论,哈。

woops, 1点了,留到明天写。

如果有机会进城路过主要路口,总有人分发免费4开小报。以前只有“都市报”(Metro),自己在地铁口拿,有时候打算拿一份打发时间,发现没有了,还挺失望。现在至少有3,4份新报纸,雇人五步一坑地派送,反而爱谢绝。这可能是人一种心理,用个大活人取代不喘气儿的铁箱子,总好像别有用心似的。其实应该是商业竞争使然。
前两天终于决定拿上一份上了火车。该报就叫伦敦小报(TheLondonPaper),一看,嘿,还真对得起咱这30分钟行程。后来又有意和另两家报纸比较了一下,一家看完叫什么都没记住,翻了翻实在提不起兴趣,还有一家叫Lite,清淡?无味?看这名起的。看人抱着我就没接,没看过按理没理由批评人家,可一看做得也太糙了,发灰的新闻纸,深蓝斜黑体的题目,不知道以为卖汽油的传单呢。
伦敦小报从此成了首选。原因也很简单,样子好,内容新奇。美编看上去好像是卫报(Guardian)改走了小报路线,整体稍稍偏粉,版面也比较讲究。内容以各类新闻为主,但没有政经版,基本就是娱乐,文艺,媒体,社会焦点,时尚,生活,少量体育,加游戏。图多字比较适当。竟然有简中难3款数独,为您量身定做(以后进城可一定得随身带笔啊,郁闷)。
文字从满足好奇心方面看是很丰富的,谁上下班路上还能炒着股吗,还想对世界政治运筹帷着幄吗,大概不能,布莱尔有可能,但他在家办公。大家还是喜欢看看昨晚哪个明星和我一样喝多了现眼了的。对这些不屑一顾的文化人也有影评乐评什么的,同一部独立片的名字我就在同一天在艺术院线传单上和这家报纸上看到了两遍。
除此之外新闻讲得跟故事似的,这点其实很难实现。一般只要有图文字我都看不下去,这家报纸是个例外。它的新闻选择也的确比较故事性。好像这样一则新闻,讲得栩栩如亲眼所见。为忠实原文,英文摘录如下:

专栏名:Funny Old World
HUNGARY Motorists were left hopping mad after getting stuck in a huge traffic jam. The country's busiest highway, connecting Budapest with Vienna in Austria, was closed after a truck carrying rabbits crashed and 5,000 of the animals were let loose.

歌词大意就是一辆卡车在高速上翻了,5000只兔子归山了,把摩托党急得直蹦。"木兰花"里面的青蛙雨算什么呀,杜撰。兔子和穿长穗儿皮衣的摩托党是我见过的最劲爆疯狂组合,有点不好表达,英文就得用lunatic,因为月亮引力导致的疯狂。简直没有比这更充满符号性的了。
伦敦小报,俺歇罕你。

14 April 2007

半成

4men_01

口袋物


01 April 2007

老歌

最近好像在流行听回一些老歌老声音,很多我当年都错过了,只听过名字从来没听过他们的歌。老歌总是自有一种简单浪漫的风格,今天听到黄莺莺的《葬心》,赶快连接了过来,词句有些元曲的味道。这首歌似曾相识,本来是阮玲玉唱的,当年也就被重新演绎作了《阮玲玉》的插曲。说它似曾相识,也因为它和《青蛇》里的《流光飞舞》还有《游园惊梦》里那首《明明》在曲调和韵律上何其相似。三首歌唱了三个妩媚凄婉的女人的故事。而这一首却尤其寂寞。



蝴蝶儿飞去
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
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
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
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
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
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
身何在